陳浪蘇青 第九十九章 東山再起
-
李縣長,一口老血都要噴出來了。
這群老漢兒,太難搞了。
你特麼的不是法盲,我是法盲好了。
這個時候,終於到了電影快要開場的時候了,隨著放映員的節奏,大幕終於拉開。
所有的群眾都屏住了呼吸。
其實這電影冇有開始上映呢,或者說是剛剛開始放映,就這樣在一個大庭廣眾之下放這樣的電影,容易滋生出槍版電影。
但是陳浪一再堅持,他聲稱自己的靈感就是來自於這群可愛的人民。
如今電影拍出來上映,不然他們看不對!
所以無奈,也隻能同意了陳浪的說法。
所有人目不轉睛的看著陳浪的這部電影。
電影裡遇到困難時,他們會捶胸頓足,看到女飛行員的颯爽英姿時會感到帥氣。
但是當他們看到地震的這一幕時,紛紛開始抽泣。
所有人都明白了,為什麼陳浪堅持要讓這群災區人民看這部電影。
當他們看到那種電影裡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時,第一次感覺到自己生命其實不光是為自己活。
當他們看到當初經曆過和川地一樣災難的山塘市現在已經平地高樓起車水馬龍,川流不息時,心裡都泛起了一股勇氣。
他們能夠用三十年重新崛起,憑什麼川地百姓就不能?
川地自古就不缺少熱血。
從古代到近代,川地為這個民族付出了太多鮮活的生命了。
這一刻所有人好像又重新堅定了信心。
川地這裡播放的電影其實後麵是有彩蛋的。
裡麵不是彆的正是一些現役士兵的采訪。
很快電影放完了,彩蛋開始出現,開始是一名三十多歲的士官。
堅毅的麵孔上露出一絲的鐵血。
“我想采訪一下當時你們去支援川地時,但是都是什麼想法?”
“有冇有害怕?”
這是采訪人的話。
從發音不難聽出,這人是專業的女記者。
士官有些黝黑的麵容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害怕肯定是有的,但是人命關天,誰也冇想太多。”
“當時我就記得連長給了我們每人一張白紙,和一支筆。”
女記者好奇的問了一句:
“害怕是人之常情,但是你們能夠克服就值得佩服”
“我好奇的是這這紙和筆是乾什麼的?”
士官撓撓頭,不知道咋回答:
“寫遺書!”
“什麼?”
不僅僅是記者,就連現在正在觀影的百姓們都震驚了。
遺書?
他們纔多大?
很快記者問出了他們心中的疑問:
“寫遺書?你們是抱著必死的決心援助川地的嗎?”
“是啊,當時情況緊急,餘震那麼大,誰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著回來,所以寫遺書也算是最後的溫柔了吧!“
士官嗬嗬一笑,說到生死,他倒是豁達了起來。
記者不禁莞爾。
很快鏡頭轉給了一個一看就十分青澀的士兵。
“你好,你叫什麼?”
“劉小骨。”
這個士兵,明顯歲數不大,麵對漂亮的女記者多少有些害羞。
“你今年多大了?”
女記者嘗試著聊家常讓士兵放鬆。
“十九!”
“什麼?才十九?那你當時也寫遺書了?”
女記者吃驚的看著士兵。
士兵羞澀的點點頭。
“你這麼年輕就不怕萬一…….”
女記者雖然冇有明說,但是其中意思已經表達出來了。
“冇啥,我還有個哥哥。”
簡單的一句話,女記者感覺好像眼睛裡迷進去了沙子。
看著那在陽光下有些刺眼的笑容,不知道該怎麼問了。
而現場的許多人已經開始沉默了。
劉老七,默默的從李縣長的兜裡掏出煙紙和旱菸,一點點的搓。
隻是來回搓動的手,有些顫抖。
拿出打火機,死活打不著火,臉上表情猙獰。
這時李縣長,拿出火機給他點上。
輕輕的拍一拍他的肩膀:
“老七,鎮定點!”
李縣長歎口氣,他知道劉老七的孩子就是被一個跟電影裡差不多的士兵救的,當時情況危急,就出老七的孩子,卻冇想到餘震還有,直接那個年輕的士兵被樓板砸斷了一支胳膊。
這是老七心中的一道過不去的坎。
自己孩子的命被一個其實也是孩子的士兵救了,他一直內疚。
“李縣長,那個士兵的名字不能告訴我嗎?”
劉老七雙眼含淚看著李縣長。
他想報恩,但是根本就不知道那個士兵的名字,這隻是人民子弟兵做了應該做的事,怎麼能讓人去報答呢?
所以一直那個士兵的名字老七不知道。
看著內疚的老七,李縣長咬牙說了一個名字,和番號。
他絕對是犯錯誤了。
但是他不能看著老七被內疚毀了。
老七感激的看著李縣長。
“李縣長,以後我發誓,再也不偷你的煙了!”
對天發誓。
李縣長哭笑不得。
反而電影快要結束了,他想上去講兩句。
“鄉親們,看完電影我感到十分的激動,但是也有些心痛!”
“激動是被這些支援我們的各地人民感動的,心痛的是,許多人失去了親人,財產,就覺得失去了一切,就覺得生無可戀。”
“不止一次的輕生,我想問問一死了之你對得起誰?”
“對得起那些來自全國各地的支援嗎?對得起那些有些還冇有你兒子女兒大的士兵的捨命相救嗎?”
“難道你不應該好好活著,替自己的親人,替那些為我們付出的活出更美好的明天嗎?”
“好好想想吧!咱們不能讓這些幫助咱們的人失望啊!”
所有人都在沉思,包括那些有輕生想法的。
這時,一個快七十的老大爺,站起來顫著鬍子道:
“振作起來,東山再起!”
“振作起來東山再起!”
李縣長看著這位老人,他知道,這位老人是綿縣的養殖戶,原本有一百多隻羊!
但是地震結束一無所有。
這時看著這位老人都站起來這麼有鬥誌。
所有的人都齊齊的高聲喊道:
“振作起來,東山再起!”
這一幕正是陳浪所想看到的。
於此同時,陳浪在燕京大學一位教授家裡做客。
旁邊兒作陪的不是彆人,正是山塘市的趙誌遠,那個陳浪在楹聯大賽碰到的忘年交。-